【矍铄的词语意思是什么】“矍铄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常用于形容人精神饱满、容光焕发的样子。它多用来赞美老年人依然保持活力与精神状态良好,具有积极向上的意味。
一、词语解释
| 项目 | 内容 |
| 词语 | 矍铄 |
| 拼音 | jué shuò |
| 词性 | 形容词 |
| 释义 | 形容人精神饱满、容光焕发,多用于形容老年人虽年事已高,但仍精力旺盛、神采奕奕。 |
| 出处 | 出自《后汉书·马皇后纪》:“太后曰:‘吾以不德,遭世乱离,未尝敢以富贵骄人。’其言辞恳切,动人心魄。虽年老,犹有矍铄之态。” |
| 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常用于对长辈或长者的赞美。 |
二、词语使用示例
| 句子 | 解释 |
| 老张虽然年过花甲,但精神矍铄,走路带风。 | 表达对老张精神状态良好的赞赏。 |
| 这位老人目光炯炯,神情矍铄,让人印象深刻。 | 描述老人神采奕奕的形象。 |
| 在座谈会上,他发言铿锵有力,显得格外矍铄。 | 强调其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出的活力。 |
三、词语辨析
| 词语 | 含义 | 与“矍铄”的区别 |
| 活泼 | 形容性格开朗、好动 | 多用于年轻人,侧重性格而非精神状态 |
| 精神 | 指人的意识、思维或情绪状态 | 是更广泛的概念,涵盖范围更广 |
| 健康 | 指身体状况良好 | 更强调生理层面,而非外在表现 |
四、总结
“矍铄”一词主要用来形容人精神饱满、神采奕奕,尤其适用于老年人。它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,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气质和生活态度。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,恰当使用“矍铄”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,使表达更加生动、形象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词语或拓展阅读,可参考《现代汉语词典》或《成语词典》等资料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