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资讯 > 严选问答 >

拘谨解释及出处

2025-11-13 15:31:26

问题描述:

拘谨解释及出处,求大佬施舍一个解决方案,感激不尽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1-13 15:31:26

拘谨解释及出处】“拘谨”是一个常见词语,常用于描述人在行为、言语或情绪上的不自然、不放松的状态。在日常交流中,“拘谨”往往与“害羞”、“内向”等词相关,但在正式语境中,它更多地指一种因环境、身份或礼仪而表现出的谨慎和克制。

一、词语解释

词语 拘谨
基本含义 行为或言谈过于谨慎、不自然,缺乏放松感。
引申含义 因受环境、身份、场合等因素影响而表现得不够自在。
情感色彩 多为中性或略带贬义,表示一种不自然的状态。
使用场景 适用于描写人物性格、社交状态或特定情境下的心理反应。

二、词语出处

“拘谨”一词最早见于古代汉语文献,多用于描述人的言行举止。以下是一些经典出处:

出处 内容摘录 释义
《论语·颜渊》 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” 虽未直接使用“拘谨”,但强调了言行的谨慎态度,与“拘谨”精神相通。
《红楼梦》 “宝玉素日最是娇惯,今日却也显得有些拘谨。” 直接使用“拘谨”,形容宝玉在陌生场合中的不自然表现。
《世说新语》 “王导每见人不言,人亦不之怪,惟有谢安,每见王导,便觉拘谨。” 描述人物在不同场合下的心理变化,体现“拘谨”的社会性。

三、现代用法举例

句子 释义
他第一次参加面试,显得格外拘谨。 表示因紧张而不敢放开表达。
她在长辈面前总是很拘谨,不敢随意说话。 描述因身份地位差异而产生的谨慎态度。
这种拘谨的氛围让大家都感到不舒服。 形容整体气氛过于严肃、不自然。

四、总结

“拘谨”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语义层次,既可形容人的性格特征,也可描述特定场合下的心理状态。其出处多见于古典文学作品,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言行举止的重视。在现代语言中,“拘谨”常用于描述社交、职场或家庭关系中的不自然表现,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。

通过了解“拘谨”的含义、出处及用法,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词语,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与准确性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