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天理不容是什么意思】“天理不容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表达对某些行为或现象的强烈谴责。这个词语强调的是某种行为违背了自然规律、道德准则或社会公义,因此在“天理”面前是无法被接受和容忍的。
一、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天理不容 |
拼音 | tiān lǐ bù róng |
含义 | 指某种行为严重违背了自然法则、道德或正义,无法被天地所容忍。 |
使用场景 | 常用于批评、谴责恶劣行为,如犯罪、不孝、背叛等。 |
情感色彩 | 贬义词,带有强烈的道德批判意味。 |
近义词 | 罪大恶极、十恶不赦、不可饶恕 |
反义词 | 无罪可原、情有可原、宽大为怀 |
二、详细解释
“天理”指的是自然规律、宇宙秩序或道德法则,古人认为“天”具有审判善恶的能力。“不容”则是“不能容忍”的意思。合起来,“天理不容”表示某种行为已经严重触犯了这些原则,即使是天也无法接受。
这个成语多用于文学作品、新闻评论或日常口语中,用来表达对某些行为的愤怒和不满。例如:
- “他为了金钱出卖朋友,真是天理不容。”
- “这种欺压百姓的行为,简直是天理不容。”
三、使用注意事项
1. 语气严肃:不宜用于轻松场合,否则会显得不合时宜。
2. 适用对象:通常用于人或行为,而非事物本身。
3. 避免滥用:若频繁使用,可能会削弱其原有的警示作用。
四、结语
“天理不容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道德观念的体现。它提醒人们要遵守基本的伦理规范,不要做出违背良知的事情。在现代社会,虽然法律已成为主要的约束力量,但“天理”仍然在人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影响着我们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。